成华区长天路社区法律之家锦旗背后的故事 |
社区是社会的“细胞”,“社区法律之家”承载着法治宣传、法律援助、人民调解、法律公证等多项职能,是最小行政组织法律服务供给全覆盖的重要载体。
近年来,成都市成华区坚持以全省全面依法治区示范试点为总牵引,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新引擎,更加注重系统观念、法治思维、强基导向,不断下沉法律资源,积极传递法治温度,将全区83个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升级打造为“社区法律之家”,使之成为社区居民法治宣传的课堂、法治实践的基地、维权服务的驿站、排忧解困的窗口。
2022年,成华区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“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”,是成都市唯一一个获得“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”荣誉的区(市)县;“社区法律之家”建设经验被写入全国“八五”普法规划,并在全国推广;长天路社区法律之家所在的万年场司法所被司法部授予“全国模范司法所”称号,获评全省“枫桥式”司法所。
一、优化资源供给,集成法治服务到“门口”
近年来,成华区处于疫情影响的最后阵痛期、高质量发展的攻坚突破期、城市功能的品质提升期、民生需求的多元融合期、现代治理的深化变革期“五大趋势性变化”,亟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,实现社区法律服务普惠便捷、法律资源协同供给、依法治理精准高效。
就在不久前,家住成华区府青路的七旬老人李大爷来到李家沱“社区法律之家”求助。据了解,李大爷有基础病,需要照顾,但3名子女在赡养问题上一直推诿扯皮。李大爷问工作人员,能不能到法院去主持公道……“社区法律之家”的工作人员在详细了解情况后,一边向李大爷耐心讲解相关法律法规,另一边迅速把李大爷的3名子女请来。经过调解员现场调解,3名子女作出书面承诺,李大爷的赡养问题顺利解决。
李大爷的烦心事得以迅速解决,得益于“社区法律之家”一站式回应机制的运行。成华区83个“社区法律之家”采取多维服务,协同供给更多法律资源,目前已集成了一站式法律援助、智慧式法治宣传、亲民式法律咨询、清单式法律服务等功能,共推出16类60余项法律服务产品,群众身边的法律难题在这里都可以得到一站式回应,全方位满足了社区居民日常法律需求,真正实现了在法治轨道上为群众遮风挡雨。
而成华区“社区法律之家”之所以能发挥“多面手”作用,是因为它们集纳了法律服务工作室、人民调解室、法律援助联系点、社区矫正工作站、学法用法实践园地等基层普法依法治理阵地,在升级中形成了多轴联动,法治阵地扩点成面,使其迅速成为基层一线法律服务综合平台。
另外,这83个“社区法律之家”的建设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。“社区法律之家”办公场所均由街道社区提供,区司法局提供专业指导,区财政提供经费保障,共同推动了其基础建设和业务设置,真正实现社区群众急时找得到、用时想得起、要时看得见。
二、强化队伍建设,传递法治温度到“心口”
按照政府主导、专业运行、普惠性思维,位于万年场街道的长天路“社区法律之家”培育了全省首个纯公益律所暨四川·成都·成华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。他们立足成华、辐射全省,免费为特殊困难群体,尤其是农民工群体、涉劳动争议人群提供全业务、全时空的法律服务。这样的公益团队培育,是升级打造中的一环,也是让社区法律服务“温暖可感”的重要内容。据统计,法律援助工作站建成以来,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489件,挽回经济损失1.32亿元,先后获评“四川省青年文明号”“四川依法治理优秀案例”等,实现了政府减负、群众受益、律所扬名的“三赢”局面。
建设“社区法律之家”,专业的法律资源必不可少,律师及法律工作者无疑是重要资源。按照“三个一点”保障原则,即司法局补助一点、街道支持一点、社区自筹一点,成华区推进“一社区一律师”全覆盖,50余名律师深入83个社区分层分级提供婚姻家庭、教育医疗等4大类17项法律服务,分类分项建立线上法律服务微信群、QQ群60余个,提供“淘宝式”法律服务,实现30秒内律师抢单实时解答、24小时值班律师兜底解答,逐步实现法律服务“不用跑、不用等、不见面、不打烊”,实现了让社区法律服务触手可及。
进入新时代,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,法治生活需求也正在经历从“有没有”向“好不好”升级,既有普及涉及民生法律法规的必要需求,又有获得便捷法律服务的品质需求,还有供给专业法律资源的定制需求,而这就是全区着力于全面提升“社区法律之家”服务功能的努力方向所在。
据统计,成华区“社区法律之家”建成以来,先后接受居民法律咨询50万余人次,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2500余场次,全区群众法治参与率从64%上升到92%,累计为农民工、特困群众等提供法律援助9900余人次,挽回经济损失1.56亿元,助力全区先后获得全国法治县(市、区)创建活动先进单位、全国“七五”普法先进单位、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。
三、深化法治体验,集聚法治资源到“端口”
“我们周围有个‘社区法律之家’,这是社区群众学习法律的好地方。自从我们社区有了它,各种普法活动越来越多了,大家参加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。”近年来,不少成华区居民都发出了类似的心声。而现在,他们学法用法的途径更方便了。这里建成了全国首个“云学法云普法”智慧普法平台,社区居民只需要点一点、扫一扫、喊一喊、听一听、寄一寄、拨一拨,做到了法律资源“抬头能见、举手能及、足不出户、扫码可得、一键联通”,法治体验感更强。
不止是法治宣传,成华区充分发挥“社区法律之家”贴近民生、了解民情、熟知民愿的优势,全面落实法律援助“全域通办”工作机制,变“群众上门找援助”为“深入社区送援助”,先后成功办理多起重大援助案件。
另外,随着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,矛盾纠纷化解也逐步成为了广大群众最需要的法律服务内容之一。在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“社区法律之家”,有一个负责调解群众纠纷、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“天义工作室”。该工作室创新推行“律警民”协同调解模式,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。而这只是成华区探索创新“社区法律之家”的一处缩影。按照“一社区一品牌”建设理念,各社区整合“五老乡贤”“三官三师”力量,开设个性化品牌化法律服务工作室,形成以法治保障共治、以共治促进法治的生动局面。
针对不同程度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,成华区探索创新了“四诊四调”分层过滤矛盾纠纷化解机制,即“出门巡诊、随手调”,简单纠纷通过党小组、网格员、楼栋长在楼栋、院落发现纠纷,随时随地化解矛盾纠纷;“坐堂接诊、及时调”,一般纠纷通过社区调委会、律师、心理咨询师、民警、法官、“五老乡贤”等多方调解力量将矛盾化解在社区;“专业问诊、呼叫调”,复杂纠纷通过街道呼叫、部门报到,合力将矛盾化解在街道;“多方会诊、综合调”,疑难纠纷通过区领导召集专家、学者、金牌调解员、特邀律师等合力将矛盾化解在区内。
“社区法律之家”植根社区,前移法律保护关口,前置化解容易引发极端事件的隐患苗头,让群众遇到问题都能有个地方“找说法”。据统计,近年来,成华区矛盾纠纷化解率上升9.3%,派出所接警数下降22.8%,信访数下降14.5%,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、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示范区,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“长安杯”。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宣传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宣传法治网 xcfzl.org.cn 版权所有。
联系电话:010-56212745、010-53382908,监督电话:1851846985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邮箱:qgfzdyzx@163.com 客服QQ:3206414697 通联QQ:1224368922